第307章(第1页)
&esp;&esp;姚广孝笑而不语,颇为赞赏。
&esp;&esp;这小子还拎得清,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,确实,立储一事,黄昏现在还没资格发表意见,也不适合,毕竟他走过神棍路线——他说的话,影响好坏不好判定。
&esp;&esp;朱棣黑着脸不发一言。
&esp;&esp;黄昏试了试鼓,不知道为何,忽然来了兴趣,于是拿起鼓槌,一手一根,试着敲打了一下,笑着问朱棣,“陛下听惯了阳春白雪,不若听下微臣的下里巴人?”
&esp;&esp;朱棣依然黑着脸不发一言。
&esp;&esp;黄昏知道他的心思。
&esp;&esp;出征。
&esp;&esp;端的是高明至极。
&esp;&esp;许是感受到了黄昏这首《出塞》的意境,曾经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,因缘际会学了羌笛的郑和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,拿起羌笛配合黄昏。
&esp;&esp;鼓声豪迈悲壮,羌笛哀怨慕诉,一副大漠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,再配合上黄昏那算不得优美的声音,一曲《出塞》在月色之下,演绎出边关风情。
&esp;&esp;令人如痴如醉。
&esp;&esp;朱棣骤起豪情。
&esp;&esp;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&esp;&esp;今大明疆域还不如汉,大明的边关也没到阴山那边,大明更没有龙城飞将军,但是——大明有我朱棣在,我朱棣收拾完国内,将会率领我大明儿郎,让大明的疆域跨过阴山,踏破贺兰山阙!
&esp;&esp;先出征!
&esp;&esp;至于战后是留在顺天府还是回应天,再看。
&esp;&esp;至于战后是立朱高炽还是立朱高煦,再看。
&esp;&esp;帝国之雏
&esp;&esp;清明上河图
&esp;&esp;黄昏确实很聪慧,他用一首《出塞》表达出心中意思后,立即收手。
&esp;&esp;开玩笑。
&esp;&esp;老子可不想当伶臣,这名字背上了,在史书中会被记上一笔,到时候传到后世,我还要不要脸面了——伶臣这个名背着,比奸臣还难听。
&esp;&esp;有短袖龙阳的误会。
&esp;&esp;朱棣沉默半晌,示意散了,连姚广孝都没留,只留下了那个面生的陌生人,黄昏在出院子的时候,隐约听到朱棣问了一句:“袁司丞,此次出征……”
&esp;&esp;后面的听不清了。
&esp;&esp;但是——
&esp;&esp;司丞,姓袁。
&esp;&esp;哪怕不是百度全科,黄昏心头也颤了一下,因为这个人其实很好猜,他在大明,就像大唐的袁天罡一样。
&esp;&esp;都姓袁,这是巧合。
&esp;&esp;更巧的是俩人的职业差不多,都是相士。
&esp;&esp;姓袁的司丞,在今时朝堂,只有一个人:尚宝司辅佐尚宝司卿徐膺绪的尚宝司丞袁忠彻。
&esp;&esp;这个名字很不出名,不是特别熟悉明史的人根本不知道他。
&esp;&esp;但黄昏恰好知道。
&esp;&esp;原因么,因为和这个不出名的人物有所关联的是另外一个很出名的东西——清明上河图!
&esp;&esp;明初,清明上河图就在袁忠彻手上!
&esp;&esp;是正品。
&esp;&esp;不是什么赝品、临摹本。
&esp;&esp;对这幅画,黄昏要说心里没点想法,是真的不可能,若是能把这幅画弄到手上,当做传家宝,就是朱棣的那些墨宝,也比不上。
&esp;&esp;黄昏动了心思。
一秒记住新域名 m.7kzw.org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